挑战“第四极”:我们的梦想不在蓝天上

《蛟龙潜航》MV


公元2012年6月下旬,一艘标记着“向阳红09”号的中国科学考察船,乘风破浪驶来,如定海神针般地停在了西太平洋某海域。她那宽阔而坚实的甲板上,高高矗立着一台类似龙门吊的设备,伸出两只有力的手臂,怀抱着红白相间的小鲸鱼一样的机器。机身上漆着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和两个醒目的蓝色大字----“蛟龙”!

这就是举国关注、世界瞩目的中国载人潜水器“蛟龙”号,正在进行深潜7000米的海试。自从2009年开始的1000米、2010年的3000米、2011年的5000米深潜海试一步步成功之后,我国自主研发、集成创新的7000米载人潜水器工程项目,迎来了冲击设计极限的海底试验

 


为了卓有成效、万无一失,国家海洋局、中国大洋协会、科技部等部门选择了海洋最深点:著名的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。它全长2550千米,呈弧形,平均宽70千米,大部分水深在8000米以上,最深处位于斐查兹海渊,达11034米。

这条海沟的形成已有6000万年,是太平洋西部洋底一系列海沟的一部分,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。征服这条海沟,下潜至7000米,标志着“蛟龙”载人潜水器集成技术的成熟,也标志着我国深海潜水器成为海洋科学考察的前沿与制高点之一。无疑: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载人深潜事业和深海科学事业来说,7000米是一道至关重要的门槛,也是一个攀登高峰的标杆。

 


6月15日,“蛟龙”号初露锋芒,一口气下潜至6671米深度。潜水器和海试队员们的良好状态,让现场总指挥刘峰难掩心中的喜悦:“这个结果,比我们预料的好得多。”

好事多磨,就在海试队员们信心满怀即将再次试验时,“蛟龙”号液压系统一根油管被发现出现破损。大家冷静下来,精心维修,夜深了,甲板上一直晃动着忙碌的身影。19日第二次下潜,深度达到了6965米。三天后第三次下潜,“蛟龙”号更是成果丰硕,在接近7000米深度的海底作业3个多小时,获得多个沉积物、海水和生物样品。新奇的“海底来客”,让海试团队的资深海洋专家都忍不住聚集围观、赞叹不已。

“精心组织、安全第一、层层把关、责任到人”,海试队员们就是在这样的口号下一路奋战,攻克了一个个难关。为了确保万无一失,“蛟龙”号小心翼翼地反复测试各项功能,距离其最大设计深度——7000米深海的距离越来越小、越来越近。



历史性的一天终于到来了!

2012年6月24日,是我国航天工程---神九飞船与天宫一号手控对接的日子。此前,正在北京的有关领导专程打来电话,通报这个消息,并批准“蛟龙”号同日冲击深潜7000米,争取创造上天入海的奇迹。

“太好了!这太有意义了!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,保证完成任务。”

尽管天一放亮,就遇到了风雨突袭,海况不佳,但经过周密严格的探测,天气条件会逐渐好转,且海面以下完全具备试验条件。海试指挥部下定了决心:按时下潜!

早晨,大雨如注,海浪翻飞,现场指挥部和临时党委在功勋卓著的试验母船---向阳红09船工作甲板上,冒雨举行试航员出征仪式。



此时夜幕还没有完全退去,明晃晃的甲板大灯亮如白昼,一条写有“中国载人潜水器7000米海试试航员出征仪式”大红横幅格外光彩夺目。从2002年立项起,直至如今2012年第四年海试,这句“7000米载人潜水器”早已耳熟能详了,经过了种种风风雨雨、坎坎坷坷,闯过了一道道难关,终于将在今天成为现实!

指挥部和临时党委的所有成员,身穿蓝色的海试队服,头戴安全帽,整齐列队,久久注视着那横幅上的十几个大字,感慨万千,神情激动。三位重任在肩的试航员:蛟龙号主任设计师、首席试航员叶聪、中科学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开周、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波,站在队前,左胸前的五星红旗标志分外醒目,映照着他们年青的脸庞一片红光。

仪式由临时党委书记刘心成主持。



海试现场总指挥刘峰脸色凝重而坚毅,向即将第一次冲击7000米(第49潜次)深度的三位试航员做了简短动员,随即一挥手:“现在我宣布,试航员出发!”

现场指挥部和临时党委成员与他们一一握手、紧紧拥抱,此时没有了言语,只是用手在背上重重拍了几下。这是重托,也是祝愿。

三位试航员健步登上维护平台依次进舱。主驾驶叶聪最后一个进去,特意回身招了一下手,显示出一定要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。雨虽然很大,但所有送行人员没有撤离现场,各个岗位继续按照部署开展工作,人们的衣服淋透了,内心里却充满了阳光。

“人员各就各位!”刘峰总指挥坚毅的声音,通过扬声器响彻全船,试验正式开始。潜水器移出、挂缆、起吊、入水……在海试团队轻车熟路地操作下,所有动作一气呵成。12分钟后,“蛟龙”号欣然投入大海的怀抱,在海面上若隐若现。早已等候在旁边的辅助橡皮艇靠了过去,两名“蛙人”一把抓住潜水器上的栏杆,用身体将橡皮艇和潜水器紧紧联在一起,另一名“蛙人”身手敏捷,看准波浪起伏的瞬间,一跃而上为潜水器解除了吊缆和拖曳缆,也为“蛟龙”号解脱了最后的束缚。

 


“水面检查完毕!”通话器中传来了试航员叶聪的报告声。几分钟后,“蛟龙”号在水中调整了几下身姿,稳健地向深海潜去。50米,100米,300米……潜水器稳稳地以约每分钟40米的速度下潜。

6时27分,下潜深度达到3000米。

7时30分,打破去年5000米级海试时创造的5188米纪录。

8时20分,“蛟龙”号下潜深度超过6000米。

3个多小时的下潜,“向阳红09”试验母船上的现场指挥部紧张有序,监控屏幕上不断显示着水下画面和各种数据,扬声器中不时响起“蛟龙”号潜航员和水面控制人员之间沉着冷静的通话声。



北京时间8时55分,监控屏幕上“蛟龙”号深度悄然指向“7005”,新的纪录诞生了!载人深潜设计目标达到了!早已屏息等待在荧屏前的人们一片欢腾,纷纷击掌拥抱,眼眶着滚动着晶莹的泪花。是啊,怎能不激动万分呢?为了这一天、为了“蛟龙”号,他们中有的人放弃了国外大学、研究机构的高薪职位,有的人洒泪告别了重病中的父亲,有的人抛家舍业成年累月漂在海上……

9时07分,话筒里传来了试航员、主驾驶叶聪的声音:“这里是‘蛟龙’,这里是‘蛟龙’。我们已经坐底7020米!”指挥部里又是一阵沸腾。这是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最新纪录,也是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。

而这时候,正在太空飞翔的神舟九号航天员景海鹏等三人,按计划操纵着飞船逐步接近“天宫一号”目标飞行器,实施手控交会对接。西太平洋7000米海底,叶聪代表此次下潜的潜航员,庄严地向神舟九号送上热烈而亲切的祝福:“祝愿景海鹏、刘旺、刘洋三位航天员与天宫一号对接顺利!祝愿我国载人航天、载人深潜事业取得辉煌成就!”

 


由于技术上的原因,如今还未能实现海底与太空的直接通话,潜航员的祝福通过电波穿透深海,传到陆地基站,再由陆地转发到茫茫太空上的神九舱内。显然,航天员们听到并且受到了极大鼓舞。中午12时55分,他们成功驾驶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实现了刚性连接,继自动对接后再次形成组合体。中国航天飞船与空间站首次手控交会对接试验圆满成功。

在向祖国报喜的同时,景海鹏代表神舟九号飞行乘组也向“蛟龙”号致辞:“今天,在我们顺利完成手控交会对接任务的时候,喜闻蛟龙号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,向叶聪、刘开周、杨波3位潜航员致以崇高的敬意,祝愿中国载人深潜事业取得新的更大成就!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!”

 好啊!“神舟”上天,“蛟龙”入海。海空连心,互致祝福。一天之内诞生两项奇迹,整个世界都在看着中国。是梦想、是宏图、是雄心壮志引领着中华民族永不停歇的探索步伐。身为华夏儿女、炎黄子孙无不为这伟大的壮举感到骄傲和自豪!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!


《深潜》MV


早在上个世纪,开国领袖毛泽东就曾在《重上井冈山》一词中,吟诵出这样的诗句:

“风雷动,旌旗奋,是人寰。三十八年过去,弹指一挥间。可上九天揽月,可下五洋捉鳖,谈笑凯歌还。世上无难事,只要肯登攀。”

激情洋溢、气壮山河。如今,在神州儿女众志成城的不懈努力下,这些预言都成为了现实。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、心潮澎湃呢?!

然而你可知道,中国“蛟龙”号从2002年立项、起步,到2012年的成功下潜7000米深海,仅仅走过了10个春秋,远远超过了外国长达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历程。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人间奇迹。

这是真正的十年磨一剑,横空出世,震惊寰球。

 


其中,还有一项令国人引以为傲的纪录:迄今为止,全世界曾经下潜入海超过7000米深度的共有11人,包括前面所说的瑞典人皮卡德、美国人沃什和卡梅隆,中国就有8位!他们的名字是叶聪、傅文韬、唐嘉陵、丁抗、崔维成、杨波、刘开周、张东升

深海大洋,那里才是龙的世界,是施展身手的舞台……

中国“蛟龙”,它长8.2米、宽3.0米、高3.4米,空重不超过22吨,最大荷载是240公斤,最大速度为每小时25海里,巡航每小时1海里,当前最大下潜深度7062.68米,最大工作设计深度为7000米,一举使我国具备了在全球99.8%的海洋深处开展科学研究、资源勘探的能力。

如果说,地球的南极北极是最远端的第一、第二极,而珠穆琅玛峰是世界最高极点---第三极的话,那么深海大洋则是最深极地---地球的第四极!中国“蛟龙”号和英雄潜航员,就是挑战第四极的勇士。

只有永远探求向前,人类文明才会不断发展进步!




蛟龙潜航

(2010年创作)


作词:潘刚志  讴洋

作曲:路勇

编曲:刘旭阳

演唱:讴洋


在那幽深的海洋

不见明亮温暖的阳光

没有风也没有浪

只有鱼儿为我们伴航


带上使命 备好行囊

我们驾驶蛟龙静静潜航

未知的世界  陌生的殿堂

神奇的生命 无穷的宝藏


我们的梦想不在蓝天上

在遥远神秘深深的海洋

挑战着极限  智慧在闪光

让我们继续勇敢潜航


我们的梦想不在蓝天上

在遥远神秘深深的海洋

人类的理想  未来的希望

让我们继续勇敢潜航


载着人类的梦想

载着民族未来的希望

在这黑暗神秘的地方

我们继续执着地潜航





深潜

(2012年创作)


作词:金明

作曲:路勇

编曲:那扎尔

演唱:讴洋


蛟龙探海

我心澎湃

大洋深处

纵横龙的气概


蛟龙探海

誰是主宰

大洋深处

绽放龙的豪迈


向深海进发

倾听海的回答

突破未知极限

让梦想更快到达


向深海进发

与海的心对话

潜入蔚蓝边界

用爱描绘最美图画



作家许晨


注:2014年夏天,中国作协会员、国家一级作家许晨应邀加入“蛟龙号试验性应用”科考队,跟随工作母船“向阳红09”船前往西北太平洋海域,成为深入“蛟龙探海”现场的中国作家第一人! 他经历了台风大浪的考验,体验采访到大量第一手资料,返航后写成了反映“蛟龙”号传奇事迹和奋斗精神的长篇报告文学:《第四极---中国“蛟龙”号挑战深海》,被誉为“一部海洋文学的厚重佳作”。2018年8月,他精心采访写作的这部作品荣获中国文学最高奖---第七届鲁迅文学奖。

保护海洋就是保护我们自己,欢迎加入我们的志愿者队伍 , 益起守护那片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