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风踏浪的《观潮人》

    1972年,为建立南海观测网,测报珠江口大万山群岛附近的海洋资料,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决定筹建大万山海洋观测站


大万山岛(卫星图)


那年9月,当陈召全、黄那赤等6个二十四五岁的年轻人手持调令,怀揣梦想,肩背小小行囊来到大万山岛时,站里的地基还没有打好,等待他们的只是半山腰一块不算平整的空地,丛生的杂草间蛇鼠出没。怎么办?


“嗨,怕什么!干呗。有手有脚有力气,其他都会有的。”扔下行李,抓起铁锹,他们要为自己的梦想造一个家


陆地上建房子用砖瓦,海岛上只能就地取材挖石头。70年代的孤岛没有大型工具,真正肩挑背扛、风餐露宿。烈日炎炎下,这些学生仔光着膀子扛石头,磨出的伤口被汗水刺得生疼。岛上没有通讯设备联络家人,晚上背着人呲牙咧嘴的心疼下自己,白天仍生龙活虎投入战斗


在年轻人激情与汗水的浇灌下,海洋梦在偏远的海岛上生根发芽。1973年6月,海洋站竣工,7月仪器安装完毕,9月开始正式观测



《观潮人》MV



一切走上正轨,看海人的工作可曾变轻松?大万山站的大事记中有这样的记录:7514号强台风中心经过本站,台风最大风速≥43米/秒,有特大暴雨,地面观测场内的所有仪器被摧毁,房屋严重受损,站周围的大树连根拔起,全站人员冒雨抢修仪器,17日恢复正常工作……还有这样的记录:温树森、吴金胜两人在遥测波浪仪试验中,潜水排除故障,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给予每人记三等功一次……


  

上世纪90年代,周边的深圳、珠海早已霓虹闪烁、歌舞升平,大万山海洋站里两排低矮平房里,看海人却忍受着一年四季疯狂的蚊子,守着时钟过着节奏清晰的生活,8点、11点、14点、17点、20点,每三小时一次观测,周而复始、精准单调。值班山路大家走了无数遍,晴天一身汗,雨天一身泥




台风中抢收数据的情形黄根华记忆犹新:台风登陆的狂风暴雨夜,伸手不见五指,手电筒的光显得十分微弱,好似分分钟就被大风吹熄。设备早就加固过,但仍抖得像片树叶。海岛上风格外大,决不能一个人到室外,要几个人一起腰里绑好绳子,拉紧手,猫着腰、抠着路边的树根攀爬,仍然感觉要被吹飞了,队友的帮助是心里唯一的依靠



艰苦的生活没有使年轻的看海人心生退意,枯燥的工作不能磨灭他们的热忱,他们工作学习之余,筑坝蓄水、拓荒种菜、运动锻炼,在海岛上建功立业,他们从没有亏欠自己的梦想。但常年驻守海岛,往返大陆要在海上颠簸四个小时,遇到浪大停航那就完全无计可施,家人需要他们的日子不能奔赴身边是常态,他们欠父母的太多,欠爱人的太多,欠孩子们太多



梦在前方,路在脚下。这就是大万山海洋站,全国100多个海洋站中普普通通的一个。这就是看海人,不炫目,不热烈,却在建设海洋强国的征程中埋头苦干、攻坚克难地挥洒自己的美丽青春年华


观潮人 


作词:杨小鸣  赵东升

作曲:路勇 

编曲:李凯稠

演唱:讴洋


在遥远的海角和孤岛上

有一群观潮的人

他们随风踏浪去测风、观浪、验潮

只为那一组组宝贵的数据


日日月月年年

年年月月天天

多少个台风不眠的夜晚

他们顶风冒雨去海边、悬崖、山巅

只为了观潮人神圣的职责


为了实现海洋强国梦

他们忍受艰辛与寂寞

他们无私奉献着青春年华

换来了幸福吉祥的万户千家



感谢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对本期的大力支持!本期歌曲MV由马小惠制作,配文由孙敏撰写,照片由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提供,特此鸣谢!


微信扫一扫
关注该公众号

保护海洋就是保护我们自己,欢迎加入我们的志愿者队伍 , 益起守护那片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