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洋铸剑:一个时代的《向阳红》

  



1964年8月16日,新疆罗布泊一声巨响,天空中升起了一朵蘑菇云,中国人民在两个超级大国的战略围堵和技术封锁中,造出了“争气弹”。但是,光有原子弹而没有运载工具就等于光有子弹而没有枪,中国还不能反击其它核大国的核恐吓

于是,以钱学森为首的科学家提出了建造编组测量船、开展从内陆飞向大洋的洲际导弹全程试验计划,就是把洲际导弹的试验弹打给两个超级大国看。这项计划于1967年7月18日经毛主席批准正式实施,“718”便成为了这项工程的神秘代号

1969年,“718”工程中一个特等重要海洋考察任务落到了国家海洋局。这个任务的核心目标是建造或改装一批船只,带着各种仪器设备和各学科的科研人员,到大洋上考察,以选择一片海域,建设一个导弹落点靶场,并保障落点的水文、气象、通讯等环境适合导弹数据舱的成功回收。



钱学森设计的这条中国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之路,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已分别在岛礁区和大洋上已实现的成功之路。但这条试验之路放在当年的中国,却异常艰难。当建设海上靶场的任务,通过一路秘传,下到位于广州的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时,这里还只有几条百吨小船和一些低端海洋考察设备。并且,远洋重洋考察,连想都没有想过。

海洋局怎样完成这国家“天”字第一号大任务呢?

当年的中国,国力虽弱,但“两弹一星”是举国之力的伟大工程。在周恩来总理的组织协调下,交通部送来了“长宁”号运输船,海军选调了30多个管船的干部和一批又一批技术兵员,国防科工委选派了20多名气象、通讯专家,国家海洋局从局机关和第一、第二海洋研究所、情报所暨相关院校选调了水文、地质、气象、水声、工程机械等40多名专家和科研人员,组成了中国“海”字第一号的远洋科学考察船“向阳红五号”



1976年3月,经过七年的专业准备和船舶改装,向阳红五号船及科学考察队,从广州秘密启航,开赴南太平洋目标海域。这次远洋,是由毛泽东主席亲批的,也是中国文明史和科学史上的第一次远洋科学探索,新华社发布的通稿称为“我国的第一次远洋”。这次远洋,还是中国大洋科学考察各领域零的突破,52天后,向阳红五号满载科学资料安全回到母港广州。

1977年3月,经过3个月的准备,向阳红五号及科学考察队,从广州秘密启航,开赴南太平洋,同时考察四个目标海域。这次远洋,向阳红五号船单船出海人数达到245人。技术测量里程8000多海里,水文、气象、地质观测实现了上至3500米高空,下至3000米海底各个层面的突破。超越了第一次远洋创下的中国纪录。



1978年3月和8月,向阳红五号及考察队又进行了第三次和第四次远洋,在完全改变洲际导弹弹头落水时精度测量技术路线的前提下,冒着美、苏两个超级大国海上力量侦察、干扰甚至可能攻击的危险,两次在大洋奋战110天,成功地选定了靶场和预选弹着点,还创造了大洋考察的许多中国纪录和传奇故事。

1980年5月,中国研制的洲际导弹“东风五号”全程飞行试验的钟声响起,以向阳红五号船为“旗舰”的18艘舰船,浩浩荡荡开赴南太平洋。5月18日,中国的第一枚洲际导弹东风五号如期从甘肃酒泉发射升空,飞向万里之遥的南太平洋落点,29分钟后,弹头准确命中目标;45分钟后,导弹数据舱成功回收



从此,国家耗时20年,勒紧裤腰带研制的“两弹一星”胜利完成,洲际导弹D-5于1981年列装服役,中国拥了具有洲际防御能力核武器。为这个“国防重器”秣马厉兵,在大洋大海上奋战11年的向阳红五号船及考察队员、船员,也结束了她的神奇之旅,全部在辉煌中落幕




2008年,以徐志良纪实文学专著《绝密航程》为蓝本的五集同名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一套《见证》栏目播出,向阳红五号船及五次太平洋的传奇之旅首次搬上大众屏幕,中国和世界,为之瞩目,叹为观止。在该纪录片编导郝蕴的组织下,该片的主题歌《向阳红》,随着《绝密航程》历久弥新故事和优美的旋律,一遍又一遍地响起,至到今天……



《向阳红》MV




中央电视台五集纪录片

《绝密航程》主题曲


《向阳红》


作  词:徐志良

作  曲:路勇

编  曲:李凯稠

演  唱:讴洋


你来自塞北江南

我别离天山中原

太平洋里首开航迹

惊涛骇浪中冲出岛链


我洞察海涛电波

你探测深海蓝天

太平洋里桎风沐雨

夜以继日勘测选点


一个时代的向阳红啊

你已然站在中国海洋事业的高端

你已然站在卫护祖国安全的前沿

为铸中华神箭  

挥师万里  

笑傲海天


保护海洋就是保护我们自己,欢迎加入我们的志愿者队伍 , 益起守护那片海!